张蓝教育网

国产“奢侈品”醒狮酥爆火

来源:Vista看天下 时间:2022-11-10 17:11 阅读

据张蓝教育小编了解到,关于国产“奢侈品”醒狮酥爆火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:

醒狮,奢侈品

曾几何时,被东北早市上豪横的油炸糕和大果子包围的网友,一定想不到。

现如今,有那么一群互联网野生“魔法师”——

硬是把很多人眼中土到掉渣的中式面点,做成了你吃不起的样子:

不好意思放错图了,是下面这个:

via @张虎

什么包子饺子大馄饨、煎饼烧卖窝窝头。

统统摇身一变,成了震惊世界的比赛级艺术品。

“一句话,我愿称之为国家一流特技表演!”

01

怎么包子馒头

都被做成了奢侈品

这股中式面点内卷风,最早从短视频平台掀起。

来势汹汹之程度,或许只有当年的翻糖蛋糕可以与之媲美。

首当其冲的,当属蜜枣酥,人称“下午茶茶点天花板”。

最近,如果你看到一群博主在榨红菜头汁和菠菜汁,那八成是因为它在练(翻)习(车)。

via @神奇海娜

榨好的红菜头汁和菠菜汁,正是枣皮和枣把。

将裹着枣泥馅的千层酥,从锅里轻轻一捞,酥皮层层起酥。

好家伙,妥妥一个奢侈品,堪比法术面点。

via @老饭骨

这观赏性极强的酥点,还曾在APEC上,震惊外国元首夫人,彻底让人见识到了中式面点的精深。

手艺人一炸成型,一般人一炸坨。

弹幕纷纷表示,很喜欢师傅做着我看不懂的东西,还轻描淡写、面无表情的样子。

在蜜枣酥之前,更让全民惊叹的美食顶流,是醒狮酥。

via @张虎

这只活灵活现的岭南雄狮,制作过程之复杂与精妙程度,国外几乎无一人愿意挑战。

只见上一秒,你看它还是两块方方正正的直酥,和两块层层卷起的圆酥。

方的层层叠叠,数都数不清有多少层,圆的也和螺旋纹一样,看得人头皮发麻。

via @江寻千

然而下一秒,绒毛根根分明,仿佛赋予了它灵魂。

让很多人直呼,真是越做越让人失望了——

“因为,以前拍的还能勉强跟着做,现在直接禁止麻瓜学了。”

后面的狗头emoji明贬实褒,暗示师傅技术含量太高。

真是人在床上躺,厨艺心中涨——

看完感觉自己厨艺鉴赏能力明显提升。

甚至有人说,“我要去偷师傅的笔记本,偷偷研究,然后成为家里面在厨房最有地位的男人!”

这种近期大火的“中式面点”,是源于我国的传统点心的统称。

按特点可分为酥皮类、浆皮类、酥类、油炸类等八大类。

在技艺精湛的面点师傅手中,面团经过擀、按、卷、包、切、摊、捏、叠等诸多成型手法,花样纷呈。

除了这俩,还有各种天鹅酥、鲍鱼酥。

但事实上,早在2018年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就曾专门拍过面点主题。

炸好的荷花酥在油中瓣瓣绽放,如同魔术一般。

从一秒绽开的荷花酥,到真假难辨的瓜子酥。

植物的花瓣到果实的一生,统统被他们包揽。

这里面还隐藏了一个冷知识:

中国,其实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。

via@老饭骨

国宴大师、国宝级、五十余年匠人王志强,就曾在纪录片里,表演过酥皮蒸煮法。

做出来的面果,乍一看还以为是西式下午茶,下意识以为是摆放在白瓷盘里,一种奶油慕斯。

做得这么逼真,精致得都分不清是水果还是点心。

曾经,很多人都只知道龙吟草莓,却不知道面果。

但这几年,除了“御厨”本人纷纷上线,加上一些素人短视频博主学习做美食的热情,一股子捧红了这阵风潮。

还记得当年看《红楼梦》时,我最好奇的就是被刘姥姥吹上天的面果子。

按里面的交代,就是一种用奶油炸的面点,玲珑剔透、各式各样。

“我们那里最巧的姐们儿,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。”

又爱吃又舍不得吃的描述,听得人又馋又浮想联翩。

结果没想到,前几天我就刷到了一个UP主,学着王志强的起酥方法,愣是把那“牡丹花样的”,做了出来。

via@仓鼠火锅

怎么讲,美食区照这水准卷下去,国宴都显得敷衍了。

“我现在狂到看见做开水白菜和三不沾的,都嫌简单不想三连了。”

02

网上一片叫好

生活里一个也没见到

然而,随着中式面点的爆火,争议也伴随而来。

评论区里有人就问了,网上这么热,但我在生活里咋一个也没见过。

的确,短视频的科普,让更多人知道了,原来我们也有那么多拿得上台面、甚至夺下世界金奖的中式面点。

以至于现在网上都流行起一个说法:

“这比米其林轮胎餐厅的菜精致多了,还是咱中国的点心牛气。”

但这也指向了中式面点面临的一个问题:难推广。

因为难做、技术含量高,美食届有个说法,叫“五年红案一辈子白案”。

啥意思呢,红案儿指的就是专门做炒菜的。

而相对应,是做面食的,则被称为白案儿。

简单地说,就是上灶炒菜五年就算入门了,但白案真得学一辈子。

这波风潮里最被追捧的,就是国产技术之王——开酥点心。

开酥这门工艺并不是触不可及,难的是师傅的手法。

因为别说醒狮酥了,普通人连做个蛋黄酥,都很容易做破皮。

“连我的眼睛都没学会,别提手了。”

via@绵羊料理

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千锤百炼出来的东西当然令人称赞,但是对于他们已经是家常便饭。

一位自称从事多年的面点师表示,日漫里经常出现和果子店的题材,文化输出很强,但其实,中式面点无论在传承、创意、口味、手法上都不输日式点心——只可惜没怎么宣传出去。

“人家一个和果子,在我们这里就是给入门的练手的,都是基础活儿,最难的就是开明酥。”

via@老饭骨

这是一项机器都代替不了的传统工艺。

因为AI可以作画,但真正接触过开酥的人知道,开酥全靠手工,机器掌控不了手掌的温度。

所以别说普通人,连御厨都会失误。

翻车难免,烹饪比赛上才总是会多做一些。

via@mi

就像评论区里的自嘲:“或许本来下午没事的,但如果把这个当茶点,别说一下午了,我一上午也有事做了。”

“救命恩人让我做,我都得把命还给他。”

一句话,抛开民族感情,一个东西如果卖不出去,不热门,只可能因为利润不够高。

现代餐饮讲究的本就是批量预制,谁的东西能无压力供货加预制,谁的东西就能卖的更便宜。

而没法量产、性价比不高,不适合商业化销售的供货模式,就难以普及。

费时间不说,更多人只想把它供起来,却表示不会去吃——除了舍不得外,坦诚地说,也是担心它油多。

via @张虎

所谓的“酥”,就是食材之间有空隙,现在市面上一切的所谓的酥都在于油的使用,也有少量例外,比方说沙琪玛。

沙琪玛是利用大量的鸡蛋高温下膨胀,在降温后体积探索,在内部形成空隙,也是让食材内部产生致密的,大量的空隙,如此产生“酥”的口感。

而中式面点经过层层工序,哪怕滤掉了很多油,看起来还是锃亮锃亮。

即便是喜欢酥的口感,也不见得“要得起”。

为什么网上一片叫好,现实里依然是西式下午茶烂大街,高端中式点心却很少见。

它实在是太考验功夫。

03

三十年河东,

三十年河西

过去,见惯了中式面点大且扎实的人,对它的印象停留在又大又扎实上——

实惠有余,只可惜时髦不足。

其实顶级面点不是没人吃,只是越来越少店能买到。

不少网友就回忆起幼儿园、小学时开在家附近的茶楼,也曾吃过尖塔形状的,也是这种开酥的,上面撒一层糖粉,味道令人称绝。

现在的不少糕点

身上,还能看出唐朝油炸面点的影子。

国产剧里的和果子

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,如果说包子馒头属于管温饱的主食,那么这种花样百出的糕点,就是一种仪式感和点缀。

经常出现在婚宴上,不吃,只作为艺术品观赏。

(不过据说随着醒狮酥的爆火,现在中式面点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。)

via @舌尖上的中国

如今在年轻人里,悄悄走红的围炉煮茶风,桌上摆的,其实也多是中式面点——

只不过跟风的人多,真正懂行的人少。

更别说相对于西式糕点,往往只用了“烤”或“煎”两种工艺,中式的那就多了去了,什么炸、蒸、煮、烤、煎、炸、烙——

光是春、夏秋、冬四个季节,就用不同等工艺,有的还蕴含着风俗典故。

冯骥才在《俗世奇人》里写天津卫,什么泥人张,刷子李,苏七块,燕子李三,甄一口还有一个卖油茶的。

很多中式面点的老师傅们,也配得起成为其中之一。

一千零一味

但据内行人透露,搁以前,一般这类象形面点,不会把各种材料具体多少克、和技术要点分享出来。

“这类技术都老师傅用来傍身的,出国比赛挣荣誉啥的,就靠这个。”

现在拿出来在网上分享,兴许也是“下凡”之意。

这些年,很少见到有人像打卡网红西点铺子一样,排队买中式面点。

西式烘培进入中国市场后,对传统糕点造成了极大的冲击。

“十几年前杭州一些店里,也卖过类似面点,可惜现在根本看不到了。”

当然,也有面点师通过结合西式糕点可复制的灵魂,做出了适应当下口味的新中式面点。

比如凤梨酥、巧克力月饼等等。

只是区别于这两种商业化的线下点心品牌,现如今,网上展示的顶级中式面点,依然高贵在稀缺、不可复刻。

但若和现代生活没办法接轨,也许只能自娱自乐、敝帚自珍。

想起我第一次知道中式面点,还是小时候看动画片《中华小当家》。

片中有一场戏,面点王、黑暗料理界的怪蜀黍、年龄一百多岁的罗根,制作时加入了始祖传下来的、已有1600年历史的老面:

惊人的龙舟造型“镇魂包子”,惊艳四座。

via@中华小当家

但却在比赛中,与来自山西、游走于四方的“特级面点师”谢七师傅,打成平手。

年纪轻轻的谢七,能与之一较高下的精髓,是他一直在与时俱进、改进着传统的面点。

看似普通的视觉外表下,关键依然是用好吃征服普通人。

剧的最后,俩人停止了争执,罗根化作紫色的烟雾消失了,留给谢师傅一句:

“10年后再来挑战。”

网友看法

1、网友内蒙古纯爷们:其实主要是门槛太高了,我奶奶是白案,点心师,旧社会就学的手艺,那会师傅说打就打的,哪个都要出师都得十多年,从小的手艺,但确实不一样,别说做酥皮了,就是擀酥饼都有讲究,我奶擀出来的和我们擀的区别都很大,我奶擀的酥皮层层叠叠中间是空堂糖均匀的粘在内壁上,形状也好看,我们弄出来的就完全粘在一起,我曾经问过怎么回事,我奶说练出来的。一天几百斤的擀,解放后在食品厂,一个组一天三千斤面,那会没有打蛋器,都用一把筷子打发鸡蛋,那会手艺人是功夫是真扎实。

2、网友弹杯一笑zy:说实话,真的讨厌酥皮的点心,酥皮吃着没味还老是掉渣

3、网友岸芷汀兰:醒狮酥,看南翔做过[泪奔]

4、网友小小熊妈妈:这不就是油炸食品和高糖食品么……我始终觉得,这种穿肠过第二天嗯嗯几下就全出去了东西,花费这么多时间精力去弄,挺……

5、网友天上有条牛尾巴:其实配方就算放出来,我们普通人也学不来[捂脸]

6、网友Doffy2:放上起酥油,模具一用,全活

7、网友拿的药:这么说吧,中式面点里,沙琪玛,绿豆糕,红豆团团是少数在家就能做的品种,其他的不是工艺繁复就是材料难处理…不像西式糕点,只要火候处理好了就行了

8、网友madeinchina39300554:老饭骨的菜看着简单,其实不是专业厨师学不会,我试着学过一次家常版葱烧海参,说起来就是一汆一煨一烧,但普通人没经验根本拿捏不住这三次加热的火候和调料,最后做出来看上去差不多,其实汤汁齁咸还没入味。

9、网友森视:中式面点师,这才是真正的传统技艺、工匠精神!

10、网友银杏叶:这才是分子料理的鼻祖

11、网友拉布拉多果布:做过荷花酥,但是不敢吃炸的,只敢烤,出来就没那么好看

12、网友博学多才文冠古今:糕点除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好吃,一个个像工艺品一样肯定价格不菲,如果口味不过关除了最初的惊艳谁还会回购呢?

13、网友niu1983:绝对是一般人吃不起的糕点

14、网友其母之聪慧:我就觉得中国的工艺品很高级

15、网友高级孔雀Mf:真正糕点师,除了苦练,学习的技巧,方式方法皆不可少…!还得跟对师傅,自已还得有天赋,还得常常琢磨!

16、网友阳光的冬游西逛:以前叫手艺,现在人叫艺术。东西还是那个东西,心态变了,时局变了,人更是变得没法认得了。

17、网友D扑愣蛾子:说实在的,米其林的标准不适合中国菜!

18、网友虎兄sean:放上起酥油,模具一用,全活

19、网友KKMM爱家乡:中华美食,不负奢侈品称谓

20、网友庸懒散人:艺术还是美食?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79111873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