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蓝教育网

媒体:关注基层工作的实质与初衷

来源:中国青年报 时间:2023-12-09 20:05 阅读

据张蓝教育小编了解到,关于媒体:关注基层工作的实质与初衷的最新热点内容如下:

基层工作,初衷

近日,据《半月谈》报道,在基层工作中,考核指标泛滥、导致干部负担过重、形式主义蔓延的情况仍在一些地方存在。此类现象使基层干部不得不将大把时间花费在繁琐的文书工作中,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效率与状态。在某些情景下,考核指标的压力,使基层过度重视留痕,诸如理论宣讲等工作,不再是为了服务群众、将政策宣传到位,而变成了满足考核的刷分工具。这些除了“走形式”之外不具现实意义的工作,不仅浪费人力物力,也时时刻刻消耗着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,影响干部队伍的“精气神”。

对基层的工作情况定期展开考核,是政府工作的必要一环,本身无可厚非。但是,考核只是手段、而非目的,断然没有反客为主,使基层干部终日忙于应付的道理。据报道,在考核指标的驱动下,一些地方不得不特地分派人手,专门从事填表报材料工作,这些工作人员往往是年轻干部,他们被戏称为“表哥”“表妹”,看似调侃的语调背后,充满了无可奈何的苦涩。此类形式主义之弊,不仅影响了基层治理的实效,也关乎青年干部的成长与发展。

此类现象背后的核心问题,在于一些地方的管理体系,过分强调满足考核,而忽略了基层工作的实质与初衷。例如,在某些乡镇,为了迎合考核要求,宣讲活动一个月能举办几十次,实际上根本没有多少群众参加;还有一些地方在考核形式上“钻牛角尖”,考核越来越细,赋分越来越具体,千分制都不够用了,甚至搞出了双千分制。这些做法,看起来好像体现了地方对工作的上心程度,但其实都是形式大于内容,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。与此同时,以考核为“指挥棒”的工作形式,也会扭曲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动机,使其从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变成只知满足特定指标的“工作机器”。

合理、健康的考核体系,应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,而非成为干实事者的“绊脚石“。对此,存在形式主义乱象、基层干部反映强烈的地方,有必要重新审视现有的考核体系,确保其既能衡量工作实情,又能激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。尤其是对那些“扎根泥土”,身处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而言,只有让他们能够从繁杂的文书工作中解脱出来,他们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民众,同时取得成长和进步。

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,要从顶层设计着手。对于任何工作,考核指标都应跟着实际工作的需求走,避免一刀切,更多考虑地区和工作性质的差异性,而不能反过来,让复杂的实际工作迁就简单的指标。针对基层干部的工作评价体系,应当更加注重其作风做派,而不能只看其短期任务的完成情况。这样,干部们才能有更多的动力和空间深入基层,解决真正的问题。

对于既有的考核压力,有关部门既要学会做“减法”,也要善于做“加法”。所谓“减法”,指的是上级应逐步减少对形式化任务的过度强调,不必要的宣讲活动和报表填写,该砍掉就砍掉。而“加法”,指的则是对基层干部的激励可以有更多、更灵活的形式。对那些能够提出并实施有效措施、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干部,上级应当及时根据民众反馈的实效给予奖励,而非使其陷于“用文件报表自证”的怪圈之中。

通过减少无效的行政考核指标,加强对工作实效的重视,有关部门可以为基层干部创造一个更加健康、高效的干事创业环境。只有这样,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人干部,才能摘掉“表哥”“表妹”的身份标签,为基层工作注入更多活力。

责任编辑:任冠青
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79111873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